4007181001

高贵的荒野(一):羌塘意象游牧民与蒙太奇研究

高尚的荒野(I)

羌塘地方纪录片队伍的形象游牧与学习蒙太奇

文/白

原野是人类远走高飞的家园,所以人类学家对这片荒野有一种本能的迷恋,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我特别渴望在藏北的荒野里行走,那里变成藏羚羊的足迹,仰望天空中的星星,渐渐被风吹走,这将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轮回。藏北的荒野永远在我心中,当我知道周围的牧羊人踩到了那高贵的荒野,就像最珍贵的一样。

第一次见到达瓦次仁先生,是几年前在那曲市录制西藏春晚时,只知道他是电视台台长,录制晚会忙完后,我也没怎么说话,加上微信,从他分享的朋友圈里慢慢了解到,他有一个精干的本土纪录片制作团队。几年前,我接到达瓦次仁的电话,说他们的纪录片《远方的背包》后来在拉萨,我就去看了片子,片子里牧羊人叮嘱的盐歌一直萦绕在我耳边。 后来,他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去那曲双湖,尼玛县和申扎等地拍摄藏羚羊时,他们行走在海拔5000多米的荒野中,每人背着近60斤重的胶片脚手架和相机[I]。正如他的朋友圈所写:我们起早贪黑,追寻一束光的变化,喝尽寒风,分享那份属于我们的孤独和快乐。2020年5月,我接到了在拉萨拍摄藏羚羊纪录片的他们的电话,让我有空去看电影。

他们特别不健谈,他们分享的拍摄经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然而,他们告诉我的微小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口述1:达瓦兹伦一见钟情

我们等藏羚羊妈妈生孩子等了很多天。我们团队中有七人,其中两人轮流24小时在一个隐蔽的帐篷里等待摄像机。我们带来的食物是方便面,但用沸水浸泡方便面会有味道。我们担心,这种味道会扰乱羚羊,吃方便面时,我们每天饿。整个分娩的场面,怕打搅羊,我们没有用空中摄像机。所有的声音都是现场录制的,这些现场的声音都是在后期制作中使用的,而且没有拟声词。

有的羚羊妈妈产仔会选择在湖泊退去的土丘上产仔,高原上的这种湖泊土丘凸凹迭起,连绵不断,凸出的土丘会挡住凹下去的土丘。有一次我们团队的车刚开到一个土丘的凸地,几乎就在10米处,一个羚羊妈妈刚刚产仔,车子的惊扰让她跑到不远处,刚刚产下的小羚羊躺在地上。我们不知所措,我走过去看那只小羚羊,就在那个瞬间,小羚羊睁开了眼,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我。旁边的野保员告诉我,不要用手碰,不然羚羊妈妈闻到人身上的味道会抛弃小羊。我赶忙走开,害怕我身上的味道会被风吹到小羊身上。我看到小羊颤颤巍巍起来,试着跟上我,我走的快一些,小羊跌倒一下又站起来继续跟着我。那天,风也大,很冷,我又担心这刚刚出生的小羊会被冻到,我就坐下来。小羊跟上我,依偎在我身边,不断舔我的衣服。我的手始终不敢碰小羊。就这样,我面朝风的方向坐了1个多小时,我看到远处羚羊妈妈一直在徘徊。慢慢的小羊好像睡着了,我才敢起来。我走到很远的地方,从摄像机看到羊妈妈慢慢靠近了小羊,不断的闻了又闻,最后舔了舔小羊,母子一起慢慢向湖泊的方向走去……

当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你就是我想要追随的世界。在这个场景中,语言已经失去了力量,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微妙交流在风中传递,它们之间的信任和爱也一定是原始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我想知道,人类进入这片北方荒野的第一步,首先看看它。

学习蒙太奇:荒野与部落

拍摄地点包括那曲北部大部分地区,如双湖地区、尼马县、神佐县等,这三个地区也是纳仓族的游牧空间,这在史料中屡屡出现。

这些部落的祖先何时踏足这篇广袤的荒野,在学界尚未有定论。目前,考古学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些大致的轮廓。上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藏北双湖海拔5100米左右的才多茶卡发现了一处原始的制造石器的场地,邻近地出土了游牧狩猎部落使用的半锥形石核(《藏北牧民》,p8)[ii],2013年7月,在藏北申扎县雄梅镇多热六村南约3km一处叫做尼阿木底(ཉ་དེའ意为类似鱼形的小山丘)的地方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采集到似阿舍利类型的手斧和薄刃斧等(《人类学学报》,2018年)[iii]。这些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发现说明该时期这一带可能处于适合人类生存的温暖湿润的环境,也反映了更新世晚期(从100,000年前到10000年前)[iv]古人类对高原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过,现有的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所能证明的人类最早占领青藏高原的时间不早于5万年前(50kabp),实际年代更可能晚至3-2万年前(30-20kabp)前后(《人类学学报》,2018年,p267)[v]。

资料来源:王雪江等人,藏北尼亚穆迪遗址发现的类似阿舍利石器--关于晚更新世人类向青藏高原扩张的研究,人类学杂志,第2期,2018年,P 258。

然而,高原腹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所有者的种族和遗传特征仍然是个谜(p 264。目前,很难知道在这片广阔的荒野中,是谁在与大自然交谈,有什么技术来处理石器,以及如何以何种方式实现在北半球星空下繁衍的梦想。现有的考古和遗传证据仍然无法勾勒出完整的画面(P 267)。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一定有爱,有杀戮,有生命的脆弱和无助。

口头故事2:索朗王堆埋葬羔羊

摄制组在双湖寻找羚羊窝,有时在一个地方等10多天,不得不换个地方等,有时在一个地方待10多天,空旷的荒野人迹罕至,白天是在等着千方百计取景素材,晚上特别冷,我们喝几杯白酒感觉就像喝水一样,达瓦济仁不喝酒尽量喝醋取暖。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温暖,也体会到了类似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kevincarter)的相机背后的痛苦:凯文的相机是一个苏丹女孩,我们的相机是一只小羚羊,一只出生不到半小时的小羚羊被几只狼突袭,活着脱皮死了我们男人在车里,冷得睡不着眼睛,听着窗外冷风飞驰的声音。 我们的长焦镜头把这个镜头拉得太清楚了,鲜血飞溅的瞬间,小羊痛苦的挣扎,那种皮肤被撕破的痛苦,好像是自己的。 如果我们大叫几声,我们就能摆脱狼群,拯救羔羊。可是,这料可遇不可求……狼群走了,我们匆匆跑过去,小羚羊的内脏都被吃掉了,小羊的生命早已荡然无存。 但是小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干净而纯洁,仍然用那样天真的眼睛望着这个世界,仿佛在说:让我看看这美丽的天空,看看这草原,还有我亲爱的母亲。

我们拍羚羊产子的照片,不时会遇到因难产而死的羊妈妈,或是在母体子宫里早已停止呼吸的羔羊,人类繁衍的痛苦也是这些自然生物所经历的,生命的音乐在这里是如何的。一次,我们从300米外,把镜头对准了一只痛苦了十几个小时的母羊。 小羊终于在傍晚降生,但没有生命迹象。 羊妈妈挨着孩子,嗅着舔着,舔着舔着,徘徊了近两个小时才离开。

那天晚上,我睡不着觉。我拿着相机走在空旷的草原上,拍下了星空。拍摄星空一直是我的爱好,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令人震惊的星空,在这么大的星空下,生活是多么美好和渺小。走得太久,我感到有点累,发现一个刮风的斜坡可以躺下来休息。那一刻,我看到一个人骑着一匹马飞过天空中的一只琼鸟(大鹏鸟)。我本能地拿起相机,那是唯一的镜头星星,无边无际的星星……

学蒙太奇:神秘岩画

人类文字对这片高地(北羌塘)上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并不是很清楚,但残存的岩画给了我们一些远古的场景。1992年,在藏北尼玛县文布乡下仓发现了一幅岩画,这些岩画中有一群群骑自行车的人骑马奔跑,或成群结队行进。

图片来源:张亚沙,古代湘雄鸟图腾和西藏鸟埋,中国藏学,2007年第3期,第50页。

琼是古代琼族起源于叙事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象征着与火有关的能量(苯宗教的起源与西藏神话,2页)[一]。琼和琼部落的大部分记载都出现在西藏的历史文献中,如琼波系统黄金盒。这些文献记录了琼鸟的到来,神仙与天堂女神的重聚,以及四个蛋、白、黄、蓝和花的诞生。因此,琼族的起源、分支和迁徙[II]。

我们不知道画岩画的人是不是琼族的牧羊人,但由于琼族与古代湘雄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熊一词相当于藏语琼(Khyung)),可以肯定这个北方地区曾经是古代湘雄文化的辐射地。正如石朔教授所描述的:从湘雄最初拥有的广阔土地上不难看出,在雅鲁族崛起之前,湘雄就成了整个西藏北部和西部非常强大的部落联盟。

在藏文史料嘉顿哲中,描述了藏北地区与湘雄国(南、北、中)的文化联系。当时,广大的象王国被划分为北方、中部和南部,许多部落分布在四个方向,分别属于虎、狮、凤和龙。藏北南昌部落分布在中象熊地区。正如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终身教授南卡诺布教授指出的那样:湘雄政权可能没有直接控制这些地区,只限于每年交税,但该地区充斥着以苯教学方法为基础的文明和文化。

当时,那仓部落的范围涵盖了目前歌曲双湖部分的大约一半,尼马县和神沙的大部分地区。

口述3:幻影中的格桑王堆

在我们去西藏北部之前,我们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个场景。有时你可以在一个地方停留十多天,什么也得不到,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景点。我们在当阳作了大约10天,白天找镜子,晚上睡在离湖边不远的车里。天太冷了,就是白天,我们把开水倒进方便面桶里,水立刻凉了下来,面条和刚才一样硬。那时候,我们用塑料袋做方便面,吃点热的方便面汤。

正是在那个高度,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严酷的一面和人类生命的脆弱。我们几乎都装备了牙齿,冷衣被一层一层地裹着,但是强烈的北风仍然层层渗透,以防止寒冷传播到皮肤、身体和骨骼上,而且寒冷到人们都叫不出来。我觉得我心跳的声音似乎比风还大,大到足以击破耳膜,所以一切都在跳动,心跳的速度惊人地快,左臂伴随着心痛和麻木的节奏,仿佛心脏即将从指尖跳出来。这种感觉马上就够了。

我们在永作市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史前动物,但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现在我记得那个梦的场景非常清楚,我认为它真的发生了。

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月光照耀着湖面,群星映照在湖面上。和往常一样,我和我的队友在驾驶室里钻进睡袋,恍惚中睡着了。窗外站着一个大人物躲着,黑皮肤在月光下,但在外面的光泽。我注意到他耳朵上戴着松节油,头发上戴着松节油。松节油特别令人眼花缭乱。我好像在和松节油说话,我觉得我看到了阿里的马邦索(Mabonsoo)旁边的一个漂亮女人,我在车里感觉到了,窗外的那个男人正试图打开我这边的门。他试了几次,门开了,突然一把刀子闪了出来,吓了一跳,又冷又冷。我颤抖着醒来。那只是个梦。我在喘口气。我迅速地摸了摸门,窗户关上了,看着他旁边的队友。他睡得很香。我有勇气向窗外望去,什么也没有。

学习蒙太奇:30松节油

松赞坎博的妹妹赞萨伊马(萨德-马德卡尔)嫁给了国王丽格·米-里格亚的公主,但这位与国王结婚甚远的公主可能并没有受到熊国国王的喜爱,这也许是亚龙的权力和北方欺凌者的王室权力之间的一场政治游戏。敦煌文中的描写是,王雄溺爱另一个妾,忽视了扎姆浦的妹妹。敦煌文将其描述为:王湘雄溺爱另一位妾,冷落扎姆浦的妹妹。敦煌文将其描述为:王向雄溺爱另一位妾,忽视了扎姆浦的妹妹。未被宠坏的赞萨马加和大象王彼此分离,享受着孤独和思乡的感觉。松赞仁布了解到,他已经派使者去安慰赞萨马加,让她处理后宫的事务,生下后代。

根据这些诗句和松节油,赞普反复认为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像男人一样勇敢地求王,这些绿松石可以是男人的耳坠; 如果你像女人一样懦弱地求男王,这些绿松石可以当女人的项链(戴松节油耳环是英雄装,松节油当头套是女人装)使者在玛班永佐旁边见到公主。扎姆赛玛嘎回去前,给赞普兄带来了三十根上等松脂,有七十多行比喻诗句。(《吐蕃敦煌历史文献》,王耀,陈坚译;《西藏通史》,察拜吉旦平措,第51页)。利用这一寓意,赞普在前往苏皮部落(今比柔县一带)途中趁象王派出敏捷杀手等待,最后一代象王被当永永(今尼玛县一带)击杀,最后一代象王被当永永(今尼玛县一带)错边击杀在当永永(今尼玛县一带)

ZAMP借此攻打湘雄,征服北方其他部落,统一湘雄。此后,南昌部落被纳入其统治(北藏牧民,p 381)。在这一地区逐步建立行政体制的过程中,羌塘北部令人质疑的书面记录也比较清晰。西藏社科院教授大琼告诉我,青藏高原雅龙吐蕃王的建立,如千家万户、小户等,都有清晰的书面记录。

从此以后,康族的活动出现在各种史料中,如包拿传等。中国史料中的大部分南昌族史料记载,如魏藏同治、青海新亚史籍(赵树宾,藏北游史文献汇编,即将出版)。

还没结束,还得继续下去。

游牧羌族主题:

王殿:藏北甲骨文与历史(一)

王殿:藏北甲骨文与历史(下)

那曲志一:嘉里山水更多

那曲志一:嘉里山水更多